磁盘空间不足。 磁盘空间不足。 中国漆艺发展史概论(下)

所有新闻

中国漆艺发展史概论(下)

* 来源: * 作者: * 发表时间: 2020-11-21 5:35:35 * 浏览: 35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工艺考究、技法也很多样,曹操在《上杂物疏》中列举过许多漆器,如纯银参镂带漆画书案、纯银参带台砚、漆画韦枕、银镂漆匣等不下20件。所谓银参镂带应当就是镶银釦和嵌银箔花纹漆器,而韦枕则是皮胎漆器。

两晋南北朝时期夹纻胎的兴起,缘于佛教的盛行,大造佛像,供人膜拜,逢节日还要抬着它出行,于是髹漆工艺又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体型巨大而分量很轻的夹纻像就是从夹纻胎器发展而来的。不过要做出体形、面容及衣折等,技术要求很高,最后还须在胎骨之上精心堆塑,才能使眉目清晰、仪容美好。新的要求促使堆漆技法进一步提高。晋代名艺术家戴逵、戴颙父子就是以善造夹纻佛像载名史册的。艺术家与漆工的结合推动了漆工艺的发展。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漆器的地涂漆有了新的突破,已不仅只有黑漆、朱漆,如禹作食器朱染其内,或战国和汉代的漆器以黑漆作地,而是用一种较为深沉的绿色漆,把它作为漆器的底色,给一统天下的只用黑、红漆作底漆的漆器,注入了生机,丰富了漆器的色彩。据传,当时这种绿沉漆使用面很广,小到毛笔杆,大到建筑物,都用它来涂饰。据《笔径》记载,晋王羲之,就十分喜爱朋友赠送的镂管和绿沉漆竹管毛笔,用了多年,他认为笔杆不一定要用金银珠宝雕琢才算贵重。另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金银镶嵌和斑漆的装饰手法亦有近一步 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时期,唐朝的进步文明可列为当时的世界高峰。唐代进步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兼收并蓄”,工艺美术的发展也不例外,漆器和陶瓷、金属器、玉器、丝绸、染织、金属铸造等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唐代漆器最突出的成就便是工艺技术上的进步。唐代时期最华丽而又盛行的一种漆器装饰手法叫金银“平脱”,它是一种髹漆工艺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独特装饰手法,在日本被称为“平纹”。此法上承汉代嵌金银箔花纹的技法,所谓金银“平脱”,即使嵌于漆胎上的金银片经过全面髹涂,打磨后显露金银花纹,使嵌于漆胎上的金银片和漆膜层完全平整一致,再推光处理,成为品质精美、华丽内敛的平脱漆器。

另外,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工艺,又称剔红或雕红漆。唐以前的漆器装饰法,一般是在完成了的漆器面上进行描绘,或加以其他种种装饰的。雕红漆做法则完全不同,即把漆器素胎略作加工后,即髹涂朱红漆数十道,器物大者髹漆就需要更多层次,甚至达到一二百道的。除髹涂朱红漆外还可以髹涂其他漆色,髹黄色漆叫剔黄,髹黑色漆叫剔黑,髹绿色漆叫剔绿,髹几种不同漆色层次的叫剔彩。髹涂达到所需要的厚度,便可雕刻各种花纹,有如单色浮雕的效果。其底子亦由不同的颜色雕刻显出。这是把后层的漆色通过雕刻显现的一种装饰法,同一般漆器的效果完全两样,非常精美,是高级的漆器工艺品。

由于佛教的盛行,唐代的夹纻造像在两晋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制作技术水平也大大提高。

朴实无华、精美无比

——宋元明清时期的漆艺

宋代不仅延续了唐代的漆器制作艺术,而且官府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造御用漆器和大力普及发展民间漆器制作工艺。据记载,宋代漆器制造已逐渐专门化,漆器制造的数量、规模及工艺均有很大提高,漆器已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南宋在临安建立政权以后,手工业生产随着大量技术工人的南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前一时期。南宋时期对漆器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使漆器工艺制作更加精致。这从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出土实物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宋代漆器最有特点的是朴质无华的色漆,又称无纹漆器,或素髹漆器。宋代一色漆器多为日用器物,在宋代,漆器的审美如同其他手工艺一样,追求朴质无华,大度简约。宋代的漆器虽无华丽的纹饰,但制作工艺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大方。宋代漆器很多都以薄木做胎,即将木片裁成条,浸水加热,弯曲成圈,再烘干定型,最后一圈圈累叠胶粘成形。经多次刮灰和髹涂底漆打磨后,即制成一件薄、轻和不易变形的漆器胎型。这在漆工艺上是一种进步,此法一直沿用至后世。宋代漆器的另一个重要品种是漆器的螺钿镶嵌,据杨明对《髹饰录》螺钿条所注:“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螺钿厚与薄的工艺装饰分先后,从文献记载来看,南宋时已有薄螺钿的使用而且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格要论》中记载:“宋朝内府中物及旧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其中所谓“铜线”是镶嵌金银线来做花卉的枝梗,这种方法既装饰了花纹图案,又起到了加固螺钿花纹的作用,使其不易脱落。至南宋时期,薄螺钿已流行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薄螺钿流行之后,厚螺钿仍然大量制作,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宋代漆器的另一装饰工艺是雕漆,分别为剔犀、剔红、剔黑,目前知道最早的剔犀实例是从南宋墓中发掘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江苏武进南宋墓中发现的三件戗金漆器,不仅改变了过去认为宋代漆器多一色而不施装饰的看法,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戗金与斑纹结合的早期做法。

元代时期的漆器品种多样,浙江的嘉兴是漆器的生产中心,名匠辈出,技艺高超,元代漆器有实物传世而且水平很高的是螺钿、戗金与雕漆,《古格要论》后补“螺钿”条记:“元代时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足见当时的时尚。元代漆器中最为突出的是雕漆,而有史记载的漆艺制作者张成和杨茂,便是雕漆杰出的代表。安徽省博物馆现藏有“‘张成造’云纹剔犀盒”,形制古朴,漆质坚良,静穆淳厚。

明清时代的手工业制作者的自由程度要大于元代,手工艺创作空间更加宽泛,漆工艺也有进一步的发展,漆器的髹饰品种更加多样化,工艺技术更加精良。漆器生产机构有官办的果园厂、造办处,也有民办的作坊,如明末扬州江千里、清朝福州沈绍安等。明清形成了漆艺生产新的高潮。从中国漆艺史看,战国是漆器前一个重大发展期,而明朝则是漆器后一个重大发展期。《髹饰录》序中作了很好的概括:“今工之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之始,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

特别要提到的是,《髹饰录》一书是目前唯一一部留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总结漆工艺技法的专著,是明代隆庆年间杰出漆工黄大成所著,他总结了自己和前人的漆艺经验,完整地记叙了髹漆的方方面面。此书在明代天启五年,由另一漆工杨明,为之撰写序言并逐条加注,致使内容更为详实、丰富。

自元代以后,明清时期的雕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明早期的雕漆特点是图案纹样饱满、漆质细腻、色泽蕴亮、刀发娴熟、推光圆润。明代中期的雕漆,其主要特征是雕法的变化,雕漆作品中出现了棱角和刀工的痕迹,纹饰轮廓多采用垂直刀法,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呈多样化,图案更讲究点、线、面结合的构成关系,雕漆的髹涂层色彩丰富,且以多种色彩反复髹涂。明朝晚期的雕漆特点,刀法更趋繁密,图案更趋严谨,表现内容大多是花草纹饰,但有严谨有余,大气不足之感。

清代的漆器制造业相比明代更为繁荣,其制作规模也更大,工艺技法也有所发展,并逐渐形成地方特色,在描金、剔犀、犀皮、螺细、款彩、镶嵌、百宝嵌、戗金、彩绘等方面几近登峰造极。此种局面,到了清乾隆年间,尤其突出。

清代的漆器作品,虽然在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境地,可谓无以伦比,但清代漆器的特点如同其他工艺品一样,工匠们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致使漆器作品工艺趋于繁复、纹样显得刻板。漆器作品往往以精雕细凿达到无可逾越的极限为最高境界而被视为上品、极品。致使有些作品陷于造作,往往弄巧成拙、画蛇添足。清道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均受到遏止,漆器制造和其他工艺一样走向衰退。20世纪50年代以后,漆器的设计与生产走出低谷,重新开始遍布全国,在继承传统漆艺基础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纵观华夏七千年的源远历史,清晰可见我国漆工艺发展的辉煌历程。它的发展并没有因时代变迁、风云变幻而停止或中断。先辈通过对传统漆艺的借鉴来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拓展,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财富。